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简称“公告1”)和《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为平台内从业人员办理扣缴申报、代办申报若干事项的公告》(简称“公告2”)。这两项政策被业内称为“互联网平台涉税监管的双轮驱动”,标志着灵活用工行业正式迈入“信息透明、合规可控”的新阶段。对企业而言,这不仅是税务监管的升级,更是灵活用工模式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它既为企业用灵活用工筑牢了合规“安全网”,又通过流程优化释放了效率红利,更推动整个灵活用工生态向“健康、透明、可持续”方向进化。
一、政策背景:灵活用工从“模糊地带”走向“清晰赛道”
长期以来,“灵活用工平台”在国家政策体系中鲜有明确定位,相关税务管理标准模糊、法律边界不清,导致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时普遍面临“不敢用、不愿用”的困境。一方面,平台角色法律不明,缺乏合规操作依据;另一方面,企业担心“税务风险不可控”,用工策略始终处于“灰色运行”状态。
展开剩余76%公告1明确将“灵活用工平台”纳入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涉税信息报送范围,具有标志性意义:政策层面正式认可“灵活用工平台”作为具有独立平台属性的互联网企业;企业通过此类平台组织用工,将不再处于灰色地带,而是纳入统一监管框架。
这对于灵活用工平台本身是一种正向的政策加持,对于使用平台的企业而言,则是用工合规性的保障背书。
二、核心影响:新政策的三大红利
红利1:累计预扣法适用于平台代扣劳务报酬所得时,相比传统的工资薪金所得或一次性劳务报酬计税方式,在税负和企业操作层面均具有优势
累计预扣法相当于将“工资模式”的个税优待机制延伸适用于非雇佣关系的灵活用工场景,税基降低了,提高了从业者实得收入。
相较传统劳务报酬预缴方式,“累计预扣法”每月5000元减除额+七级累进制的设计更具合理性与精准性。
对企业而言,采用累计预扣法不仅合法合规、便于合并报税,还可凭代扣记录入账列支,优化企业所得税税前成本,具备实质性税务管理优势。
红利2:税务流程“加速度”,效率与成本双优化
公告2针对企业最头疼的“税务申报”环节,明确“平台代办申报”机制:平台企业可直接为从业人员办理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企业无需再自行操作复杂的税务流程。
时间成本骤降:平台通过系统自动匹配税率(如劳务报酬预扣)、生成申报表,企业无需为用工人员申报。
风险集中管控:平台作为申报主体,需对申报数据的准确性负责。这一机制倒逼平台优化系统(如增加自动校验功能),企业税务风险进一步降低。
红利3:生态“净化器”发力,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两项公告的出台,表面是对平台提出更高的合规要求,实则是为灵活用工生态“正本清源”: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有效遏制:过去,一些不具备合规能力的平台为争抢客户,默许甚至引导企业通过违规方式规避税负,例如将“劳务报酬”虚构为“经营所得”,以享受较低税率或政策红利。而随着平台信息报送制度的建立,企业和从业者的身份与收入数据将全面纳入税务监管,“隐形违规”将无处遁形,违规成本飙升,平台将不再敢以低价换“违规操作”为卖点。合规能力强、数据体系完善的正规平台则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
薪旺通灵活用工平台创始人坦言:“现在客户选平台,第一看合规,第二看服务,第三才看价格。虽然我们在合规系统上的投入不小,但客户黏性反而更高了。”
三、企业应对: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升级”
面对政策变化,企业需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升级”,方能在灵活用工的“黄金赛道”中抢占先机:
选择合规平台:优先与具备《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资质,且已通过国家信息系统三级等保认证的平台合作。
优化内部流程:与平台签订明确的合作协议,约定税务申报责任、数据安全条款,避免因权责不清引发纠纷。
关注政策动态:及时了解税务机关对灵活用工平台的最新要求。
灵活用工的“黄金时代”,从合规开始
国家税务总局的两项公告,不是对灵活用工的“限制”,而是对行业的“护航”。它用“信息透明”筑牢合规底线,用“流程优化”释放效率红利,用“生态净化”培育健康土壤。对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需适应新的合规要求),更是机遇(可通过合规灵活用工降低成本、提升灵活性)。
未来,随着政策的落地,灵活用工将从“边缘用工形式”升级为“主流用工选择”——企业无需再因“税务风险”对灵活用工望而却步,灵活就业者也能在更规范的生态中安心工作。灵活用工的“黄金时代”,正从合规的起点,正式启航。
发布于:重庆市第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