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2025年8月刊视频导读 视频制作/王知临、王江
新一期杂志里
呈现以下精彩内容
【专 题】
人民力量与世界回响
2025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期专题以6位研究者的5篇文章为线索,重新梳理抗战影像的生产与传播轨迹,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细节,更在于让当代人理解: 抗战的胜利,缘于无数普通人的团结与坚守;而摄影作为记录工具,既留存了这份记忆,也让这种力量跨越时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这正是这些影像在80年后依然值得被凝视的意义所在。
探析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摄影的“人民性”
以延安和晋察冀为例
展开剩余91%文/姜溆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和求变求新的目标,使得摄影与革命结合得愈发紧密,抗日战争期间摄影者投身革命,完成自身的“双重转化”,他们通过对以往审美经验的发展和对人民形象的探索,确立自身摄影风格,形成革命历史中富有个人主体性的摄影实践。
《晋察冀边区影集》略考
文/杜江
《晋察冀边区影集》系已故美国著名作家及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Anna Louise Strong,1885-1970)遗物,本文试图回答《晋察冀边区影集》作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文献,是由谁编辑组织,期待达到怎样的传播效果?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如何获得该影集的?
羊圈与洋房:战时影像生产的非对称博弈
以晋察冀画报社与东方社为例
文/赵锦
抗战时期,中国的晋察冀画报社与日本东方社展开了一场战时影像生产的非对称博弈。晋察冀画报社依托农村环境,以羊圈、山洞等简陋空间构建在地化生产体系,将战时现实素材转化为视觉动员载体;日本东方社虽拥有先进摄影技术与充足资源,但其“洋房式”工业化生产模式因脱离战场实际、过度追求技术精良,导致影像内容陷入殖民话语裂隙。
“保盟”视角下的西方抗战影像
文/肖博游 黄黎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其中,保卫中国同盟在抗战期间发挥了关键的国际传播作用。保盟创办《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系统刊载百余张照片,结合文字构建“苦难—抗争—援助”叙事框架,向世界传递中国抗战实况。
漫影西行:外国摄影师与陕北“红区” 影像的早期国际传播
文/汤雪灏
从局部抗战末期到全面抗战前期,数位外国摄影师深入“红色中国”,以镜头穿越国民党的信息封锁,其拍摄的纪实影像成为国际社会认知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的重要视觉凭证。
【本 土】
平山老兵
摄影并文/李君放
《平山老兵》摄影作品拍摄对象为平山县境内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返乡老兵。2011年李君放开始拍摄时,平山县境内在世的老兵尚有200多名。
从李君放的“平山老兵”系列看人文纪实摄影的层递
文/汪素
李君放在拍摄“平山返乡老兵”系列摄影作品从最初的“环境肖像”逐步发展为“关怀摄影”,进而演变为“行动主义摄影”,最终升华为“摄影行动主义”的过程,展现了纪实摄影的层递性。
【论 谈】
算法强制与审美自主
智能手机影像锐化策略的全球争议及比较研究
文/黄一凯
iPhone相机系统自iPhone 11系列以来引发了全球用户对于“过度锐化”的争议,这一事件揭示出 智能手机影像算法演进中技术逻辑、市场策略与用户审美之间的深层冲突。未来影像系统需向场景自适应锐化与AI个性化处理演进,通过动态调和清晰 度与自然度,实现从“厂商定义美学”到“用户主导风格”的范式转变。
【海 外】
女性主体与战后韩国视觉现代性中的去殖民实践
读韩荣洙1950-1960年代的照片
文/南无哀
韩国摄影师韩荣洙(Han Youngsoo,1933-1999)1950-1960年代的作品被视为重构战后韩国社会精神图景的重要视觉文本。通过汉城街头、女性形象与汉江景观,其摄影突破了“误发弹一代”的颓废 叙事框架,揭示了朝鲜民族在战争废墟中展现的坚韧生命力与对生活的热切向往,其中尤其凸显了战后韩国女性的主体性。
【影 廊】
观念摄影中时空的地理与身体的地理
评胡为一作品《侵蚀》
摄影/胡为一 文/王鹏飞
胡为一的观念摄影作品《侵蚀》系列探讨观念摄影中“时空地理”向“身体地理”的转向,通过“身体作为地理尺度”的隐喻,拓展了身体地理学的维度⸺外部空间感知内化为生理性体验,呼应段义孚“恋地情结”理论中环境刺激与情感寄托的关联。
在碎片中再建意义的结构
刘鼎的图像写作
摄影/刘鼎 文/印帅
艺术家刘鼎的《十字街头的信使》与《世界的词语》两大系列创作以20世纪初期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为历史锚点,通过图像拼贴、遮掩、涂抹,与文本互文,形成矛盾与张力,试图在色彩与破碎笔触中解构历史叙事的宏大性。
我就是你
摄影并文/罗娴
《我就是你》这组作品的“剧情”围绕着天生互为镜像的人们以及镜子本身展开。双胞胎拥有最紧密的联结。同时,他们自己的身份、主体性也丧失了独一无二的确定性。
【交 流】
天目叠翠·镜界临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摄影大展作品选登
文/蒋雷超
“天目叠翠・镜界临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摄影大展,犹如一扇窗,让世人得以透过镜头,领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独特魅力。
投稿地址: http://mb.ytcaihua.cn
素材下载: http://mb.sdzuche.cn
照片上传: http://mb.sheying88.cn
【器材与技术】
在那扇窗边,寻找光影与质感的和弦
富士X-E5人像拍摄体验
摄影并文/阙丽萍
光,是信仰,它照亮万物,点燃生机;风,是向往,它自由不羁,润物无声。一如富士X-E5赋予我的肆意创作之境。
目录索引
资讯
· 资讯
专题
人民力量与世界回响
· 人民力量与世界回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
· 探析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摄影的“人民性”——以延安和晋察冀为例 文/姜溆
·《晋察冀边区影集》略考 文/杜江
· 羊圈与洋房:战时影像生产的非对称博弈——以晋察冀画报社与东方社为例 文/赵锦
· “保盟”视角下的西方抗战影像 文/肖博游 黄黎
· 漫影西行:外国摄影师与陕北“红区” 影像的早期国际传播 文/汤雪灏
本土
· 平山老兵 摄影并文/李君放
· 从李君放的“平山老兵”系列看人文纪实摄影的层递 文/汪素
论谈
· 算法强制与审美自主:智能手机影像锐化策略的全球争议及比较研究 文/黄一凯
海外
· 女性主体与战后韩国视觉现代性中的去殖民实践——读韩荣洙1950-1960年代的照片 文/南无哀
影廊
· 观念摄影中时空的地理与身体的地理——评胡为一作品《侵蚀》 摄影/胡为一 文/王鹏飞
· 在碎片中再建意义的结构——刘鼎的图像写作 摄影/刘鼎 文/印帅
· 我就是你 摄影并文/罗娴
交流
· 天目叠翠·镜界临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摄影大展作品选登 文/蒋雷超
器材与技术
· 在那扇窗边,寻找光影与质感的和弦——富士 X-E5 人像拍摄体验 摄影并文/阙丽萍
发布于:四川省第一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